9月27日,上海地鐵10號線老西門站發生列車追尾事故,國慶節后,事故的調查原因已經公布。事故調查組認定,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系工作人員操作失誤所致。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通過此次事故,小編認為由此所產生的一些經驗教訓亦對我國閥門行業具有借鑒意義。 一、質量問題 不容忽視 雖然已查明此次事故的主要責任不在于先前網上熱議一片的地鐵設備質量問題,但是小編認為我國閥門行業對于產品質量仍不可掉以輕心。 產品質量一直是我國成品加工制造行業需要正視的問題。我國閥門行業近幾年來發展迅速,成績喜人,但不容忽視的是,行業內仍有部分地區部分企業還處于相對較低層次、小規模、家庭作坊式的生產模式,整個閥門產品市場上以次充好,魚龍混雜的情況時有發生。 閥門是一種管路附件,它作為一種改變通路斷面和介質流動方向,控制輸送介質流動的裝置被廣泛使用于人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因而一旦閥門產品質量出現問題,輕則給人們日常生產生活帶來不便,重則危及設備,為相關工程項目埋下安全隱患。 小編認為,解決目前閥門質量問題的方法除了需要在產品生產制造過程中嚴格遵照行業相關的生產質量標準外,不妨可以考慮嘗試選擇專業化的生產模式。
所謂專業化的生產模式,指的是企業只生產一種或幾種類型的閥門產品,不追求產品“面廣類多”,集中一切技術優勢或生產力量成為某種閥門類型中的“龍頭老大”。 這種專業化的生產模式較為適合于廣大的中小閥門企業。能夠有效解決中小閥門企業研發技術不足、企業資金有限、生產規模較小等問題,并且可以讓中小閥門企業把更多的時間精力用在產品質量的把關上。 二、人為因素 極力避免 企業的根本是人。無論企業內的生產設備多么先進、生產技術多么高新,最終的操作與使用還是需要依靠人力來完成。常言道“金無赤足、人無完人”,只要是人就會犯錯、就會有疏忽,那么企業如何在生產過程中將人為失誤的因素降至最低,也就成了企業所需要面對與思考的重要問題。 小編認為,首先需要加強人員的責任感,這一點對于閥門企業來說更應當有所重視。前文提到過目前國內的部分閥門企業還處于相對低層次、小規模、家庭作坊式的生產模式,而這種模式的企業的產品大多具有“山寨”的特點,產品技術不高,對工人的要求也并不嚴苛,工人在日復一日的“機械性”工作中易產生“工作倦怠”,增大了為完成工作量而忽視閥門產品質量的可能性,如此即使“今天的質量就是明天的市場 ”的口號喊得再響也不過是種形式。因此,閥門企業首先需要加強工人的責任感,讓其正確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源上盡可能地杜絕因人為失誤而產生的產品質量問題。 另外,除了對操作工人加強責任感教育,閥門企業的老板本身也需要做出表率。老板是企業發展的領頭人,其一言一行皆具榜樣效應!吧狭骸闭,“下梁”自然也會跟著“直”起來。 結語:我國閥門行業正在快速發展,閥門企業應當不斷地總結前人的經驗、汲取旁人的教訓,同時努力完善產品質量,降低人為失誤的因素。相信伴隨著“十二五”規劃的逐步實施,整個閥門行業的前景將會令人充滿期待。 |